云烟情

首页 > 百科 > 安全知识 > 逃生急救知识 / 正文

科学防护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

2023-08-20 逃生急救知识

科学防护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

地震等级是地震强度的标志,是划分地震源释放的能量等级。该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以下是小边为您整理的保护知识:地震后如何自救互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防护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防护知识: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

地震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

首先,评估环境和自身状态

评估你的身体状况对逃避危险也很重要。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受伤了吗?评估你是否受伤,受伤的严重程度等等。

如是否出血、是否骨折等。如有出血,特别是喷射性动脉出血,必须迅速止血自救。一般应迅速采取指压止血,或用弹性较好的带子捆住出血口顶部止血。

其次,当它被埋葬时

正确脱险 科学自救

如果地震被埋在废墟中,自救最重要的是冷静、消除危险和寻求帮助。尽量保护自己,及时消除危险,保存生命,坚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

当手臂或其他部位移动时,应逐渐清除压力,并尽量摆脱它。当你不能摆脱危险时,你应该在嘴和胸部逃离一定的空间,以确保呼吸。

在此期间,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尽可能使用简单的工具,间歇性地敲打附近的硬器,发出求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你被埋在废墟下很长一段时间,救援人员没有到达,或者没有听到呼叫信号,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维持你的生活,水和食物必须节省使用,试着寻找食物和饮用水,必要时你的尿液也可以发挥解渴的作用。

预防:了解地震知识,建立应急预案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必然结果。地震前,居民最好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制定家庭地震应急预案。

①在地震高发区,居民可储备饼干、矿泉水等基本应急食品。

②了解家附近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分布情况,一旦发生地震,便于回避。

③积极参加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和训练,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已发布地震预报区的居民必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及时检查和消除家庭防震隐患。

对房屋进行检查和加固,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进行加固,对不适合加固的危房人员进行疏散。笨重的房屋装修等应拆除。合理放置家具和物品,将高大的家具固定好,防止倾倒和砸人。牢固的家具应该清空,以防震动时隐藏;家具物品的摆放要“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拆下来,防止摔倒伤人。清理杂物,使门、走廊畅通;阳台护墙要清理干净,取下花盆、杂物。

脱离危险后,应撤离政府组织指定的公园、绿地、场馆等应急避难场所,听从政府安排,有序领取救灾物资。具备自身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协助政府救灾。

避震要点

1、地震时避开附近,地震后迅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减震的更好方法。这是因为地震时的预警时间很短,人们往往不能独立行动,加上门窗变形,很难从室内跑出来;如果是在楼里,跑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相对开放,你可以努力摆脱地震。

2、躲在坚固、不易倾倒、能覆盖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远离建筑、开放、安全的室外场所。

3、应该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按压口鼻,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缩;抓住身边坚固的物体,防止摔倒或因身体移位而受伤,暴露在坚实的物体外。

4、低头,用手保护头部和后颈部,有可能用枕头、床上用品等物品保护头部和颈部;低头,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尘、有毒气体。

5、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避免人流,不要拥挤。无论在什么场合,街道、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都是如此。因为,拥挤不仅不能脱离危险,而且可能会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的类型

1、根据发生的位置进行分类

1、板边地震(板边地震):板块边界发生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类。

2、板内地震: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包括中国)。板内地震除了与板块运动有关外,还受到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原因和规律比板边地震更为复杂。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