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讲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2024-01-13 历史故事

讲一个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精选篇5)

孟轲,又称孟子,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公元前336年,孟子来到魏国,受到了魏国君臣的热烈欢迎。魏惠王向孟子问道:“老先生,您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想必是对我们魏国奉献利益的吧?”

孟子回答说:“国君何必把利益挂在嘴上,首要的任务应该是仁义。如果君王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的家族,下官与百姓说怎样才能有利于我自身,上下互相为了谋求利益而争斗,国家就危难了,这样也就没有仁德遗留给亲朋了,也就没有忠义去追随国君了。”

魏惠王听了不住点头,称赞说:“先生说得好极了!”

起初,孟轲曾拜子思为师,孟轲问子思治理百姓的办法哪一种应放在前边,子思说:“先给百姓以利益。”

孟子又问:“君子教育百姓只讲仁义二字,又何必再讲利益呢?”

子思说:“仁义本来也是为了利益,因为上边不仁下边就会不得其所,上边不义下边就会热衷于欺诈,这样才是大不利的呀!因此《周易》上说‘利是义的总和’。《周易》还说‘利益用来安定民心,而后才能使人崇尚道德’,这都是在讲利益是个大前提。”

司马光评论说:子思和孟子的话是一致的。只有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如何成为利益的,不讲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只讲仁义而不涉及利益的原因,是所讲的对象不同的原因。

哲理点拨:正确的领导思想带来的好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增强个人修养,它的功效不逊于你投入的资金。其中加强领导修养最关键的,就是领导人能否从被领导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