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学习 > 黑板报 / 正文

重阳节黑板报:食俗文化

2022-10-20 黑板报

以下是云烟情整理的重阳节黑板报:食俗文化,欢迎查看。

重阳节黑板报资料:食俗文化

重阳“食”话

食俗文化

重阳节是登高节,饮食习俗比较淡薄,但也很有趣。

饮酒。以山茱萸酒和菊花酒为主。山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古人常把它插在头上,或作为配饰戴在身上,也做成“茱萸酒”饮用。《淮南万毕术》记载:“井上宜种山茱萸,山茱萸叶落水,饮水者无瘟病。”可见,古人认为山茱萸具有去瘟的功能。因此,自唐代以来,以茱萸泛酒而饮之风兴起,尤其是明清时期。山茱萸酒的饮用方法有二:一是将山茱萸浸泡在酒中,加入少许盐;二是用酒服山茱萸。唐末五代《提要录》:“9月9日,北人用茱萸研酒(碎泡酒)洒门避邪。还有一些人加盐喝一点。”又说:“男摘二九粒,女摘一九粒,酒咽者,大能避恶。”石岱县志嘉靖安徽:“喝山茱萸酒,云避不祥。”明了明朝,南方喝山茱萸酒比北方多。饮茱萸酒的主要目的是避不祥、避山岚、避毒、避邪。

因此,山茱萸又有了“辟邪翁”之称。菊花,菊花最重要的功能是饮酒。《西京杂记》不仅指出重阳饮菊花酒,还介绍了制作菊花酒的方法:“菊花舒时,采茎叶,杂米酿制,明年9月9日成熟,故称菊花酒。”此后,重阳饮菊花酒记载了历代诗歌和笔记,其主要功能是“延年益寿”。因此,菊花又有了”延寿客“之称。

食“重阳花糕”。《西京杂记》最早记载重阳美食,书说:“九月九日佩茱萸,吃蓬饵,喝菊花酒,让人长寿。”“蓬饵”,杨雄《法言·解释说:卷一三:“诱饵,叫蛋糕;或者叫汤。”诱饵、蛋糕是同物异名。关于“饵”晋干宝认为材料是:“用枣豆的味道蒸豆屑米。”也就是用豆米做蛋糕,然后用枣豆装饰豆米糕。这是最早的“重阳花糕”。此后,历代沿袭,同中有异。隋唐时期,据《荆楚岁记》记载,唐代9月9日食物“麻葛糕”、“五彩糕”。9月9日,唐朝还设宴招待百官,“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升高”。因此,唐代以后,重阳食花糕具有吉祥意义。宋代,食“糕”习俗,益盛。《岁时杂记》记载:“二社、重阳尚食糕,重阳为盛。以枣为主,或加以粟,也有用的肉,有面饼,黄米糕,或花糕。”可以看出,蛋糕的原料有两种:小麦粉蛋糕和黄米粉蛋糕。枣、粟、肉可以加入蛋糕。品种增多,内容丰富。宋代的食糕,还有很多花样。比如面饼一般是用糖面蒸的,以猪羊肉和鸭肉为丝簇,插上小彩旗。“重阳糕”。据《岁时杂记》记载,蛋糕上有几只小鹿子,叫吃“禄糕”。以“鹿”谐音“禄”,取吉祥之意。明清时期,食糕的习俗依然盛行,但南北不同。北方,多“用枣蒸面饼,叫花糕”;“花糕”这个名字很受欢迎。南方,多“以面粉为基础,用面包肉烹饪”。扬州人还将糖、肉、高面混合在一起,蒸成蛋糕等。

到目前为止,北方重阳的那一天,还是用黄米面蒸蛋糕和红枣装饰,也是取的“步步登高”寓意。(钟读花)

Tags:重阳节黑板报   重阳节资料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