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百科 > 十万个为什么 / 正文

李白为什么会被唐玄宗炒了鱿鱼

2023-05-14 十万个为什么

没有像左思《咏史》其四与卢照邻《长安古意》以豪奢繁华为主,更不像班固《西都赋》那样的颂美,而以尖锐锋芒指向不可一世的“中贵”与“斗鸡者”,典型地揭示了由“连云甲宅”与“辉赫”的“冠盖”所组成的只是一个表层,就像在宽绰大道上的一瞥,或如今日于马路所摄的日常镜头。开元末年宫中宦官近万人,玄宗宠幸此类,是帝国衰败的开始,且给他子孙们遗祸无穷。对斗鸡者的讥讽,直至中唐陈鸿《东城老父传》回顾盛唐玄宗之得失,才以小说出之。

李白对京华的透视,带有一定的前瞻性,正如此诗首尾的-“暗”-“世”的指示那样——这是一个黑暗世界!并非仅揭示表层,而具有敏锐的观察与透晰的分析。它和当时民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又是那样的合拍,只要看看“行人皆怵惕”,就可说此诗代表着民众的怨怒与呼吁。其八的“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这些宠幸小儿春风得意,而“草玄鬓若丝”的扬雄,却为“此辈嗤”,暗寓了自己的不平。其十五的“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谴责玄宗后期奢侈昏妄,贤才得不到重用。至此以后,对用人的荒唐颠倒就成了最常见的主题而见于李白诗中。如作于天宝八载(749)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愤斥朝廷用人的颠倒:“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怒斥“董龙更是何鸡狗”,言词的激烈至于破口大骂,如此敢言,正是人格闪光的亮彩! 在李白前大半生,唐玄宗无疑为长安帝国的惟一代表。

玄宗亲自诏请李白入京,李白终其一生都对玄宗的知遇之恩颇有好感。然对玄宗后期的昏妄,仍然持之以多方面的批判与讥讽。对于开元后期玄宗荒于嬉戏,怠于朝事,帝国由盛至乱的现实,其四十六揭示这种盛世的大转变的兆倪:“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玄宗荒淫误国则是帝国由盛变衰最重要的原因。其四十三以比兴予以揭示:“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何言。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雄豪的英主成了惑于女色的昏君,灵迹蔓草的悲剧也就为时不远了。

李白是虔诚而热诚的道教徒,自述大名士他的酒友贺知章,一见而称他为“谪仙人”,也就是说,至少相当于“李半仙”。玄宗深信神仙,对李白来说可算是同好。李白后来被请进翰林,除了作诗的天才,还与道教徒的身份有关,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他的入京是由玄宗尊敬的大道士吴筠推荐的,就可以证明个中消息。按理他和玄宗同一信仰,同样痴迷,然而他却以诗为利器,强烈批评玄宗的执迷求仙,像秦始皇的晚年一样: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髻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诗的前半赞美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喻指玄宗开辟了史无前例的盛唐,前为英主而后为昏君,与秦皇汉武晚年好神仙很有些仿佛,都酿造了“两半载皇帝”的悲剧,这也是赞美与批评同寓一诗的原因。大刀阔斧的组合,表示批判中带有无限的惋惜!《古风》四十六展现为更集中的批判精神,谴责秦皇“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腐春!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而是对此表示出绝大的悲哀!谴责惋惜的实质对象,当然非唐玄宗莫属了!

大唐的衰败是逐渐演化的,但开元二十四年确实是变化的分水岭。一是玄宗不听张九龄按法诛杀安禄山,反以为“枉害忠良”;二是以奸臣李林甫为相,尽其所为。大权旁落。三是张九龄罢相,“自是朝廷之土,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将相如此重大的更张,居然颠倒到如此程度,这与开元前期任用姚崇、宋璟、张说相较,真是判若两人。在位已25年的玄宗,开始怠于政事,放手奢欲,以至于昏聩荒诞到如此程度,为天下大乱超前埋下了种种祸根。李白秉承屈原的爱国精神。又以激烈悲愤的骚体诗《远别离》发出沉痛的呼喊,倾泻着无尽的忧虑: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