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 读后感 / 正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的许多人物和战事。下面是由云烟情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范文(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大学生3000字范文(通用)读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到这个词,人们会想到四大名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全名是《三国演义》,由明代作家罗贯中编写。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是以《三国志》为基础的,但不像正史那么庄重,而是古代白话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更具艺术性。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评论这个66万字的名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和正史最大的区别就是演义不全是真的,演义是小说。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但是虚构,用艺术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用那段史实。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没有写这件事。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单刀去见鲁肃,史书上写着鲁肃单刀去见关羽。当然,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看完之后,稍微分析一下,可以看出这些虚构的情节大多是为小说中描述的人物铺平了道路。因为,如果只是像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人物,有些人物就会违背作者的政治观念。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而不是僵化的虚构,这就是为什么读完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相当成功,这些情节也体现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愿望。
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非完全真实,而是正史加工后的人物,包括神化人物和丑化人物。
神化人物的典型代表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是忠诚和正义。接下来,我想简要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专注于神化。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认为蜀汉是三国中的正统。而朱之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多以曹魏为正统。自朱以来,国王、大臣和人民也开始接受朱的观点,因为这符合儒家思想,可以被统治阶级接受。罗贯中也同意朱的观点。因此,他神化的人物大多忠于汉朝。其中,作者把诸葛亮写成了智慧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诚和正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陋,它基本上是神化的。例如,周瑜在历史上英雄早逝,但《三国演义》把他描述为一个嫉妒的人。大多数丑陋都是为了神化。
三、人物和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就是成功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诚的关羽、的张飞、忠诚诚实的刘备、勇敢的赵云、狡猾多疑的曹操、嫉妒能干的周瑜、傲慢的你衡等。作者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的鲜明特征。例如,在第70次写张飞时,作者详细描述并描述了张飞小心失去张和的策略。同时,他加入了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对话,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
《三国演义》正确地处理了许多人物和复杂的关系,因为作者不仅有真实的写作、虚拟的写作、详细的写作、详细的写作、略微的写作、插入和叙述,而且作者使用了沿线索来叙述的文学技巧。《三国演义》的主线索是蜀汉政权的建立和灭亡,直到三分归晋。例如,在赤壁战争期间,作者从刘备、孙权和曹操三条线索中描述。这三条线索是相互关联的,不会在一章中只描述一两条线索,所以交织会让读者感到非常连贯,而不仅仅是阅读一条线索的冗长和无聊。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思想之一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和仁政。《三国演义》中的大部分虚构故事都是为了表达这一思想。正是这样,作者大胆地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诚和正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尤其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断代体古典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我看到的第一件事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类流行诗,然后引入正文。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秦灭后的楚汉分争……书中有数百个人物和无数的军事战略。此外,作者本人通过历史人物阐述了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深入人心。它写的是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章、气量狭隘的周瑜、厚实的鲁肃、勇敢的张飞、许构、典韦,以及因行间而让人发笑的蒋干。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然有这些人物,但最让我感受到的是这本书中描述的几个英雄。
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了故主的消息,便不知千里往投。我觉得虽然敌人降了,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仅是忠诚,更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诚。《三国演义》表达关羽的方法也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红兔马,又读了《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他所做的值得学习。
在封建统治时期,忠臣需要一个忠臣,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死亡中。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一生谨慎,敬业。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慧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用木偶退司马懿,用锦囊杀魏延,这是普通人想不到的。我以为这种人应该长得很漂亮,但书中描述的却很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龙巾,身穿鹤斗。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儿子篡汉。他说刘备和他是并世英雄,刘备不敢听,但他没有杀刘备,尽管刘备是他瓮中的乌龟。这让我感受到了曹操的慷慨,周瑜做梦也做不到。在周瑜眼里,只有诸葛亮,而不是发誓,只要诸葛亮被杀,东吴的世界就会和平。后来发现刘备不是普通人,就想杀刘备,至少留在东吴,东吴的世界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窄,非英雄。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也是实干家,曾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让我感受到了曹操的伟大。
《三国演义》写了三国兴衰的历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经历了五个时期,即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分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始于桃园三结义。黄巾起义后,刘备、曹操等英雄出现在东汉政府的反击中,东汉政权即将灭亡。
董卓的混乱是关于董卓进入北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和十常侍战斗到少帝逃离北京,董卓救了他。董卓进入北京后,收购了猛将吕布,废除了少帝,建立了皇帝,掌权,实施了暴政,迫使群雄联军攻打董卓。虽然联军后来失败了,但董卓最终还是被吕布杀死了。
群雄分离是指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他们的领土,他们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和公孙赞、江东孙策的崛起、曹操、刘备、吕布和袁术之间的战争。
后来我就不细说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了。最重要的是,我想谈谈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备的仁义,但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去。在几年的东西战争中,他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甚至少数民族也向他屈服。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华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他为魏奠定了基础。后来,晋国可以统一世界,所以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曹操也值得欣赏人才的渴望。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曹操打破了封建德行和弟弟任职官员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公元210年春天,用人政策下达了《求贤令》。曹操从令中一开始就总结了自己的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开国皇帝和ZTE国王没有得到人才和他一起治理世界,得到的人才往往不出去。这绝不是一个机会,而是政治家的要求。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世界尚未确定,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周围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助他发现和推荐那些出身贫寒、被埋葬的人才,只要他们有才华,他们就会被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员在选拔人才时尽量戒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是有关系的,只要他们真的有天赋。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的人才。当时各地投奔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华的曹操来说,他可以忽略过去的嫌疑。比如陈琳原本是袁绍的下属,曾经为袁绍起草过号召,骂曹操的祖先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向曹操投降。曹操问他:曹操问他:"你曾经为袁绍写过,骂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骂我祖先三代,陈琳赶紧谢罪。曹操珍惜他的文才,不仅不惩罚他,还任命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赤壁惨败后,曹操没有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话"我今天还在北方",三次笑声显示了他对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也是一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他喜欢写诗。即使战争即将来临,他的兴趣也没有改变。他的许多诗歌都是乐府的名篇。
总的来说,看完这本书,我大开眼界,以上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值得学习。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范文(通用)
公元22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在风景秀丽的竹林里,茅舍里,一个中年男子戴着龙巾,手里拿着羽扇,身在茅舍里,关心世界,看着兴衰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说:人和人,得天下。于是三顾茅庐的故事造就了一代伟人,军事家诸葛亮。诸葛亮谦虚、谨慎、认真、尽职尽责,可能不大胆,但在实践管理上几乎是一流的,个性、责任、技能真的无可挑剔,也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人物,诸葛亮具有优秀的政治军事能力,建设蜀国,兴汉业,经过治疗,努力工作。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现了一代蜀相的伟大胸怀和气魄,让世人敬仰。
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作品中有着通天彻地的才华,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诸葛亮在益州从无到有,不仅建立了整个法律制度,还发扬了赏善惩恶的王道,使整个社会公平正直。对国家有益,虽然是敌人,但也会奖励;违法犯纪,虽然是近亲,但也会受到惩罚。虽然惩罚很严重,但没有人抱怨这种公平的统治,很难比较。
草船借箭,三气周渔,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空城。威镇八方,真是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知道关羽是深情的,知恩必报的人,也派他守卫要道。结果关羽在华容道上顾念旧恩,宁愿放弃自己,放弃了对手曹操。有人说这是孔明的错,错过了机会。但不尽然。因为刘备急切地阻止:云常是性情中的人,必放曹操,贤相怎么能让他守住要道?孔明听罢罢说:这是天意,天不灭曹。如果魏国死了,东吴势必崛起,这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占据了正确的位置,蜀国将很难与之竞争,势必死亡。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的趋势,我等趁此机会,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是为刘备的汉室兴亡着想。
诸葛亮不仅有无私、令人钦佩的个性和政治风格,而且谦虚,广泛接受各方意见,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特别强调考虑损益,做出忠诚的建议,有利于弥补不足,有利于。另一篇文章《视听》更是说:为政之道,为多闻,是为了听听采纳士的话,为了找老百姓,万目当其目,众音居其耳。老百姓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以人君拒绝劝诫,忠臣不敢进其谋,邪臣专行其政,这也是国家的危害。
诸葛亮不仅说,而且做得很彻底。作为首相后,他特别在首相府成立了一个参与组织,旨在头脑风暴,以采纳更多人的意见。他礼貌地说,他资格鄙视,所以有时他不能完全理解和采用它。温和、徐舒、崔州平和胡济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他鼓励每个人毫不怀疑直言不讳的精神。
最感人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在汉中前线向北征军团宣布的号召公开表示,他希望士兵们将来能勤奋地攻击诸葛亮的缺点,这样他们就可以被视为忠于国家的人。他听从了杨洪的建议,迅速派兵帮助刘备在汉中与曹操作战,稳定北方国防;征求邓芝和孙权的战略;遵循马吉的攻击第一战略,认为南方野蛮人的主要精神指导。也许这些也是他个人心中的早期决定,但他永远不会做出贡献,让优秀的下属不要被自己的光所掩盖,这样每个人才都能愿意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心做生意。蜀汉在三国鼎立中实力最小,但人才最多,因此有力量反复攻击曹魏。这些优秀的人才,确实是因为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虚心接受建议.的作风.才能获得。北宋大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诸葛亮诗》中写道:平庸的蜀文吴魏,不是开放的心。明代大儒方孝茹也评论道:诸葛孔明为相,敏然虚己,以求问己之示,秦汉以下为相者不如。”
诸葛亮不仅有一套人才培养,而且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如用魏延。当时鼎立,蜀国实力较弱,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络人才。除关张赵马黄外,蜀中名将还有魏延。诸葛亮煞费苦心地使用它。魏延也算能勇敢善战,屡建功勋。但是这个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预计他将来会反叛,但是当国家正在用人的时候,这个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张、赵、马黄等人枯萎后。而且,如果你不使用它,它可能会被敌人使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防范他。诸葛亮工作过度,病危时,密令魏延断。那天晚上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是大吉之兆,随后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或者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留下了一个小把戏,才有马岱砍下魏延的首级。知道自己有谋反之心,还要用,就像走钢丝一样,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的恐惧还不敢公开造反,不可惜。造反前杀之,让士兵们心寒。一般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情况下,如何灵活地取得最佳效果,实际上是大智慧。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恐后,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马苏怎么会听王平的话,这是再次失察。结果失去了战斗机,失去了地方,失去了即将到来的胜利,失去了精神,失去了灭魏兴汉的伟大事业,失去了政治家和军事家应有的智慧,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孔明虽然失察,但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然有疑虑,但因素对他有好感,抹不开脸,所以委以重任,究其根源,是情字。事后孔明挥泪说:我和汝义就像兄弟,汝之子就是我的儿子,不用多说。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耽误了战机,用人不当,也伤害了马谡,累及了全家,可见其爱之深。对马苏家属的安置照顾,也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了,参军蒋婉求情时,孔明流鼻涕地回答:珍惜孙武,所以能打败世界,用法明也。今天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怎么讨贼耶?合当斩之。这哭又交织了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然心里不忍,但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
街亭失守,战局无法扭转,兴汉渺茫,悲痛从中来,为什么不流鼻涕呢?马苏斩毕,孔明又哭了,蒋婉问道: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孔明说:我非为马苏哭泣,我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时,曾告诉我:‘马苏言过其实,不能大用。今果应其言,是深恨自己不明,追忆先帝之言,所以痛哭耳!大大小小的士兵,都流鼻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战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阔的田地和天地之间,谈论古今事历在目。思旧恩,后悔不听先帝的话,浪费先帝的苦心。深恨自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觉得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孤独的时候曾经说过:年轻的主人刘禅无能,贪图享乐。当他不得不这样做的时候,丞相可以取而代之,繁荣我的汉朝。然而,尽管先帝这么说,孔明从来没有违背过爱,但他仍然忠诚而忠诚。他一生都在为蜀国献身,然后死去。这怎么可能表现出爱这个词?但是君王天下事,赢得了生前后的名字,可怜的白发生了!
对于历史人物来说,由于立场不同,后代的评价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正有恶。然而,几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积极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低的,但基本的立场是赞美、钦佩和思考。
- 上一篇:香菱学诗读后感800字高中(精选5篇)
- 下一篇:精选三国演义阅读后感约2500字
猜你喜欢
- 2024-06-04 开国大典读后感400字
- 2024-06-04 开国大典读后感一00字
- 2024-06-04 云烟情提供读后感的文章
- 2024-06-04 云烟情专题频道阅读后感专栏
- 2024-06-04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范文 篇
- 2024-06-04 狼牙山五壮士400字读后感
- 2024-06-04 落花生读后感450字
- 2024-06-0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400字的读后感
- 2024-06-0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阅读后400字
- 2024-06-04 阅读钓鱼的启示_云烟情
- 标签列表
-
- 工作总结 (5826)
- 小学六年级 (5682)
- 小学五年级 (5629)
- 初中初一 (4208)
- 祝福语 (3841)
- 小学四年级 (3819)
- 小学三年级 (3410)
- 名著读后感 (3235)
- 读后感 (3176)
- 高考满分作文 (2775)
- 读书心得范文 (2703)
- 房屋租赁合同 (2527)
- 500字 (2482)
- 550字 (2437)
- 小学一年级 (2357)
- 450字 (2341)
- 小学二年级 (2326)
- 400字 (2317)
- 600字 (2211)
- 年终工作总结 (2205)
- 读后感600字 (2138)
- 800字 (2063)
- 350字 (2044)
- 高考 (2007)
- 650字 (1974)
- 工作计划 (1946)
- 工作总结范文 (1896)
- 300字 (1881)
- 个人工作总结 (1860)
- 高中高三 (1843)
- 读后感500字 (1749)
- 700字 (1684)
- 初中初二 (1682)
- 商铺租赁合同 (1656)
- 车辆租赁合同 (1621)
- 设备租赁合同 (1601)
- 清明节 (1542)
- 1000字 (1537)
- 250字 (1536)
- 750字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