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教育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七夕文化历史冷知识大全最新

2023-04-09 文化资讯

七夕文化历史冷知识大全最新

“七夕”也源于古人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时期”同音,月日均为“七”,给人时间感。古代中国人称日、月、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夕文化历史冷知识集。欢迎阅读。

七夕文化的历史冷知识大全

中国什么时候有七夕和牛郎织女?

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小雅·大东》(约春秋中期成书),上面说:

“维天有汉,监也有光。为彼织女,整日七襄。

虽然是七襄,但不能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

天上有河汉,看着闪亮的光芒。有一个编织女演员,一天移动七次。虽然移动了七次,但没有图案。还有牵牛星,看起来像开车。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七夕夜的牛郎织女纯粹只是天上的星星。

牛郎织女什么时候变成夫妻?

那么牛郎织女什么时候会被人格化,成为一对夫妻呢?大约在秦朝到魏晋南北朝。

牵牛星,娇娇河汉女。

纤纤提素手,扎扎机织。

整天不成章,泪如雨。

河汉清而浅,相去复几次。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著名的古诗被编入南朝人萧统的《文选》(后来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总名为《十九首古诗》,据说是东汉时期无名的作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织女已经被人格化了。她会织布(扎扎弄机织布),会哭(哭得像雨一样),会想念情郎(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成为夫妻的故事也出现在同一时期的另外两部作品中,一部是南朝梁尹云的《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另一部是任芳的《不同的故事》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有织女。每年,我们都在努力工作,织成云锦天衣。我们看起来不知所措。帝怜他一个人,许嫁给河西牵牛郎。天帝很生气,责令他回到河东,但他每年都见面。”

——《述异记》

天帝怜悯织女独处,允许她配给河西的牵牛郎。结果织女结婚后就不织了!哈哈哈,也是个懒宝宝!天帝生气了,把织女送回河东,以后只允许她们一年见一次。

在另一本秦代古籍《秦简日书》中,有一个更残酷的故事,它说: “戊申,自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织女竟然被牛郎抛弃了三次…

牛郎织女不是来撒狗粮的。相反,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是bad ending,没有关于撒狗粮的说法。事实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不幸的禁忌。

汉代《淮南万毕术》讲述了一个流传于民间的巫术(汉代中后期特别流行的预言),说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妻子离开,你必须在7月7日把她最后一个月的布烧成灰色,放在门楣上,这件事必须悄悄地做,不能让你的妻子知道。

否则,过了这一天,妻子就会像织女离开牛郎一样离开。在这里,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暗示为夫妻分离。

到目前为止,在传统的老黄历上,也赫然记载了七夕这一天“避婚”,与情人节的美好期待相反吗?

七夕不是情人节,而是妇女节

事实上,在古代,七夕节不是情人节,而是妇女节(女儿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一个女孩向织女乞求技巧的节日(这位有一对孩子的织布大师)。

在古代,男耕女织是小农家庭最基本的生存形式。无论女人是在闺房里还是结婚后,女人的红色始终是她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七夕,他们向象征着巧手能织的“织女星”祈祷,希望自己的手艺越来越好,将来结婚也能让丈夫的家人满意,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所以在七夕这一天,除了“乞巧”,最多的活动就是“织女”们互相比较试女红。

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乞巧节”(2023年),由纺织女工、服装、道具、水果生产等部分组成,伴有歌舞,分为坐、巧、巧、巧、巧、娱乐、巧、巧、巧七个环节,全过程提取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男性无关。

而且,牛郎织女是夫妻,不是情人。把七夕“夫妻相会”变成“情人相会”也是牵强的事情。

哪一天是古代真正的情人节?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真正的“情人节”,一个是上元节,一个是上思节。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