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教育 > 文化资讯 / 正文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

2023-04-09 文化资讯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_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范文大全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一)

大召,蒙古语称为“伊克召”,汉语意为“大庙”的意思。它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是内蒙古地区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召寺始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1580年建成,由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与其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因此,也被称为“阿勒坦汗庙”明代皇帝赐名为“弘慈寺”。 1586年,阿勒坦汗的长子邀请索南加措来为弘慈寺里供奉的纯银佛像释迦牟尼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并驻锡在召内的九间楼,从此,召内的银佛身价百倍,因此,大召寺也被称为“银佛寺”。

最后,清太宗皇太极命土默特部重新修葺,并重新赐名为“无量寺”,到了清康熙年间,将大召扩建,并将大召殿顶改铺黄琉璃瓦及团龙瓦当(猫头),殿内供有“皇帝万岁”龙牌,并设有“皇帝宝座”,因此大召被尊称为“帝庙”。

现在请大家抬头向上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书有“九边第一泉”字样的牌匾。“九边第一泉”指的是对面的玉泉井,请大家回头看,关于玉泉井还有一个美丽传说。话说康熙当年远征噶尔丹凯旋而归,来到归化城,也就是现在的旧城,人马在大召门前休息。当时正值天气炎热,人困马乏,口渴难奈,正在焦急之时,康熙的坐骑奋蹄刨坑,蹄落之处涌出一股泉水,从此泉水长流不绝。人们用巨石将它砌成一口井,并叫它“御泉井”,又因为泉水清澈甘甜,久而久之便有了“玉泉”之说。

以前当地居民家里都有两口水缸,一口盛玉泉井的井水,专供饮用,而另一口盛普通井水,作为洗漱之用。不论谁家来客,首先都要敬用玉泉井水泡的茶,妇女生完孩子也要吃井水熬的粥。解放后有勘测队分析,鉴定水质优良。但是到了1982年,由于呼和浩特地下水位下降,玉泉井枯竭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三个门,就是大召寺的山门了,也被人们叫做三门,中间这道就是我们要通过的这道门被叫做“空门“,佛家常说的遁入空门,就是说的这道门。左右两边分别叫“无作门”和“无相门”。

大召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汉藏结合式,沿中轴线建有山门、牌楼、东西配殿等,布局是“伽蓝七堂式”,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

四大天王殿: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四大天王殿了,四大天王常被人们称为“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分别镇守四方,他们手中的法器“宝剑、琵琶、混元伞、紫金龙”取谐音为“风、调、雨、顺”。

天王殿:现在大家往地面上看,有许多圆圈。大家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每年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的喇嘛都要举行“跳恰木”的活动,其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了防止在跳的时候出错,就在地上画了圆圈。大家再看前边的两根旗杆,这两根旗杆被称为“晾佛杆”,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未来佛”,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时,要在佛像前举行法会,众僧颂经祈祷,演奏法乐,到会信徒顶礼膜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晾佛既能让百姓瞻仰佛尊,淋浴佛恩,又能使佛像防止虫蛀。

菩提过殿:大家请看这幅画,它的题目叫做“古月明楼”,是关于康熙微服私访的一段传说。大家看,这位穿红袍子的客官就是康熙,话说康熙爷当年脱掉龙袍,微服私访来到归化城,一天来到当地最有名的酒家——月明楼,酒足饭饱以后一摸兜发现情况不妙,没带银子,他是皇帝啊,平时都是前呼后拥,根本不用带钱。于是他来找店主安三泰(大家看凶神恶煞的这位)好言好语的商量,安三泰在当城也是名人,是以敲诈勒索出名的。他早就看到康熙衣着华丽,就要狠狠敲他一笔,于是扬言不交出八两三钱银子就要剥他的衣服扣他的马。这八两三钱摆明了就是敲诈,正当康熙处于危难时,一个善良的小堂倌——刘三挺身而出,他早就看不惯安三泰的丑恶嘴脸,于是说“你不要为难这个客倌,我愿意用我一年的工钱替他付饭钱”。安三泰一使眼色,两个账房先生一算,小刘三一年的工钱正好是八两三钱。这样小刘三替康熙解了围,同时也被扫地出门了。康熙回到京城后下令逮捕安三泰,为民除害。同时与刘三结为兄弟,封他为三品官,小刘三不识字,康熙让他不用上班照拿工钱就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还是要多多行善。清代的一位画家把这个传说描绘成画,有大大小小110个人物,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原画是用孔雀翎毛和马鬃编绘而成的,珍藏在内蒙古博物馆里。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