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情

首页 > 教育 > 文化资讯 / 正文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

2023-04-09 文化资讯

袭到清末。正是因为大召供奉有四世dalai、五世dalai铜像和康熙老佛爷的牌位,所以从此以 后便不再设活佛。此外,大召内喇嘛的成分除蒙古族和藏族外,还有满族。这也是大召与其 它召庙的不同之处。 到这里我们的游览活动已近尾声, 就让我从艺术价值和建筑结构方面再为大家进行一个 小结:大召无论从雕塑、绘画还是建筑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真实地记载了各民族劳 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银制释迦牟尼坐像高 2.55 米,平放在膝上的一只手从中指到手腕长 60 公分,头顶上 部的伞是孔雀羽毛制成,称为“孔雀伞”。银佛坐的莲花台,为纯银制成,高 33 公分,宽 两米,整个佛像栩栩如生,堪称大召一绝;银佛前两根露明柱上盘绕的“二龙戏珠”雕塑, 高约 10 米,相传是用纸浆、黏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精湛考究,也为大召一绝; 描绘诸神佛传说故事的壁画,形象生动,光彩照人,技法高超,瑰丽无比,又为大召一绝。 说到大召的建筑格局,是分为纵向三列,占地面积约 3 万平方米。建筑宏大巍峨,布局别具 一格。它建成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几经沧桑,但大殿内的木制结构仍保持明代 的原样,结构也完好无损,殿内采用减柱方法,以扩大空间,使其有宏伟之感。因此大召这 座明代木结构建筑,作为呼和浩特最大、最完整的带有鲜明、浓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 召庙,引来了中外游客的青睐。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下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40 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口集合,希望 大家积极配合。谢谢!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三)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大昭寺是为什么而建?如何建成?恐怕只有这个传说才能解释。

大昭寺建于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松赞干布建寺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并将佛教弘扬到全藏各地。传说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试测出西藏的地形,认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倭塘湖似其心脏,只有填湖建庙。在填湖的过程中,用白山羊运土,为了使后人记住羊群运土的劳绩,在寺门口的木栅栏内塑有两只白羊,并称为该寺为“惹刹”(意为山羊驮土)。据藏文史料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来吐番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番后,将这尊佛像搬到小昭寺,而把文成公主带到吐番的卧觉佛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来大昭寺供奉,遂称该寺为“觉康”。搬进大昭寺的铜佛,由后人镏金,故称“镏金铜座佛”。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时,曾从长安招来许多木工、画匠,如今在该寺的墙壁上还绘有当年各民族工匠在沼泽地上排水填石、架木垒墙的劳动情景。从主殿看,甘梁架斗拱都是汉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柱头、檐部的装饰受到印度和尼泊尔文化的影响。因此人们称大昭寺的建筑以藏式为主,融合了唐代和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建筑风格和特色,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内蒙古大召寺导游词(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daoyouci.net 整理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